首 页>安康市总工会>工会动态>劳模风采

艰苦创业不忘本脱贫攻坚我行动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8-05-28 16:51字体大小:【

艰苦创业不忘本  脱贫攻坚我行动

——安康市劳动模范  屈孝余

 

我叫屈孝余,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支部书记。多年来,我凭着踏实肯干、低调务实、关心爱护企业员工等诸多优良人品,公司发展一帆风顺,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拥有3亿多元资产、800余名工人的大型企业。2016   年,我被评为安康市劳动模范。

如果说带领老乡在矿山淘金是 “小义”,解决了一部分人一时一事的困难,那么真正的“大义”,就体现在返乡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决战贫困,大步迈向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当中。

在党中央作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部署,边远偏僻的双杨村入列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668户2410人当中,有贫困户307户86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8%,近三分之一的乡亲居住环境差、家庭收入少,尤其是那些患有重病、身体残疾的家庭,日子过得很艰难,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因为,我的根在这里。自己过去虽然尽力帮助家乡发展,但却是杯水车薪,并没有根除贫困;现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这么好,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市县人大代表和市级劳模,就要响应党的号召,就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爱贫困群众的指示精神,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想到就干、说了就算的性格,让我下定决心回老家带领乡亲致富。2015年5月我担任双杨村支部书记,带领乡亲决胜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科学制定脱贫规划。2015年以来,在联镇包村的县镇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班子科学制定了脱贫攻坚规划,确立了支部党建、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农村“三变”改革、新民风建设6大重点工作,致力于把双杨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美家园。坚持深入走访贫困户,摸清家庭底子,分析致贫原因,对照住房、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兜底等多项扶贫政策,帮助每个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计划,切实做到因户施策、靶向治疗。

加强支部党建,打造红色引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镇党委坚强领导下,我利用换届契机,将一批乡贤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县委办作为联村部门,选派年轻优秀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配强了村级班子。建立村干部坐班值班、代理代办、“指纹+面部识别”电子考勤签到、脱贫攻坚“红黄绿”跟踪推进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号召力、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推行“支部+X+贫困户”精准脱贫模式,把农业企业、产业大户等市场经营主体聚在党旗下,引导他们苦干实干、用情用力带动贫困户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条件。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双杨村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多年来想解决却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为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多次赴省、市、县“化缘”,2017年争取农村道路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修建了全县唯一一条21.2公里的通村沥青路,新建通组路11.6公里、连户路1.5公里、产业路32公里。与此同时,还积极争取县级部门倾力支持双杨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便民桥12座、河堤1.6千米、安全饮水5处、铺设饮水增容管网32公里、灌溉水窖2个、污水处理设施4处;建成标准化村委活动室900平米、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40平米、标准化村级幼儿园1所,让全村实现了“通行道路修到户、安全饮水接到户、农村电力供到户、通讯信号联到户、电视设备装到户”的目标。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全面落实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大病补充救助“五重保障”机制,实行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保证了因病致贫的乡亲看的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狠抓易地搬迁,确保住房安全。双杨村山大沟深、自然灾害频发,而村里的贫困户几乎都散居在山边、沟边、河边。我认为,抢抓国家易地搬迁政策机遇,加快解决群众安居问题,这不仅是能否实现整村脱贫的刚性要求,更是群众能否安居乐业的百年大计。从2016年起,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在村内规划建设了5个搬迁安置点,两年时间让150户贫困户圆了安居梦。“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让他们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活。”2016年以来,双杨村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就业,其中村内就业220人、劳务输出65人、公益岗位10人,基本实现了有业安置全覆盖。同时在“交钥匙”安置楼附近征地11.2亩建成全市首个“安心菜园”,创新解决了部分搬迁户“菜篮子”问题。目前,双杨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没有出现无事可干、无业可就、返回老房居住的现象。 

主攻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自担任村支部书记起,我就说:“对于贫困户来讲,政策扶、干部帮,那是一时的,如果没有过硬的产业作支撑,群众即使当前脱了贫,今后也可能会返贫。”为了把特色产业这个“蛋糕”做大做实,我们利用当地资源,采取村外招商、村内培育“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对外引进了陕西润景农业、隆昌中药材、陕西华丰牧业、安康益丰农业、女娲友缘富硒名茶、平利莲花生态野猪养殖6家农业企业落户双杨村;对内培育了鑫源生态猪养殖、朝阳畜牧、跃龙绞股蓝、富盛绞股蓝4家产业大户。2017年,双杨村建成市级农业园区1个、县级农业园区2个,发展经营主体16家,种植绞股蓝1500亩、魔芋1200亩、核桃2000亩、中药材1500亩。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带动群众增收。一方面,在村内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种养、以购代捐等方式,帮带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另一方面,通过“5321”贴息贷款、兑现产业奖补、评选“自强标兵”等举措,支持贫困户种植绞股蓝180亩、魔芋220亩、中药材60亩,饲养生猪390头、白山羊220只、肉牛23头、土鸡2650羽,培育了一批“吹糠见米”的短平快增收产业。为解决贫困户农产品“卖难”问题,村上组建了产业联盟,发展了农村电商,使农产品变农商品,让“小产业”链“大市场”。2017年,全村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户均增收4500元;预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达到9800元,较2015年的7600元增长22.45%;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其中最高16000元,最低3500元。

我在脱贫攻坚群众动员会上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我们要脱贫,既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干部帮扶,更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苦干真干,干劲足了,脱贫致富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脱贫攻坚责任重于泰山,既要抢抓时间不耽误,又要保证质量不折腾。为了激发群众苦干脱贫的内生动力,我给贫困户开出了一剂强内力、借外力的标本兼治“药方”。“强内力”方面,深入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建立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一约四会”,评选“自强标兵”,狠刹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争访闹”不良风气。“借外力”方面,积极探索“村社合一”的“三变”改革模式,由村委会注册成立“平利县双杨村互助经济专业合作社”,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下一步我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切实履行劳模的责任和担当,一如既往起好带头引领作用,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永不返贫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