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十余年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文字讲述着安康好故事;她也曾是一名基层干部,用为民情怀和身体力行赢得老百姓的一致称赞;她现在也是一名扶贫(乡村振兴)干部,用勤勉上进和实干担当荣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她更是一名有爱心的女性,业余时间,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去做慈善做义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弱势群体。为此,她也获得安康市“优秀共产党员”和第五届“安康市道德模范”。
她是刘锐萍,2004年大学毕业进入安康日报社后,先后担任记者、编辑,直至编采部门负责人;2015年被安康市委组织部下派至汉滨区关庙镇挂职党委副书记;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被组织抽调至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担任宣传组负责人。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刘锐萍同志都能坚定党性,胸怀大局,任劳任怨,谦默如一,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并在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心存敬畏 做好的党的信使
新闻只有融入了责任、使命和真诚,才能走进人心,赢得公信。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正是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刘锐萍时刻告诫自己:新闻在纸上,记者永远在路上。为此,从事新闻工作18余年来,她用脚步丈量安康大地,用深情感知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用党性和担当传递这个时代的好声音。
2010年7月18日,安康遭受重大洪灾,刘锐萍主动请缨随同采访。他们所去的七堰村,属于那次洪灾的重灾区,桥毁路断,很多平面媒体的记者都留在了山下,但刘锐萍坚持上到了灾情最为严重的山顶,下山后她的脸也花了、脚也磨破了,一向爱美的她却顾不上这些,第一时间将采写的稿件发回报社。后来她在自己的日志中写道:“尽管在去七堰村之前,我就有了那里异常艰苦的心里准备,但到了现场后,才知道灾情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的多。我也知道,在那种被悲伤笼罩的氛围里,没有谁会监督我必须到现场,但作为一名记者的良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使我无法也不能停下奔走的脚步。当我采写的稿件陆续见报,从而呼吁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当我拍摄的照片被相关部门作为资料存档,当一批批救援物资到达灾民手里,温暖和欣慰充盈了我的心田,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10余年来,安康的山山峁峁、沟沟坎坎留下了刘锐萍采访的足迹,她采编的稿件不仅获得中省市表彰,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如果说做好记者是尽本分的话,那么业余时间做慈善、为党分忧就是她心怀大爱、本质高洁的一种体现。
参加工作第一年,编辑部来了一位农村夫妇,一进门便哭个不停。刘锐萍了解后得知其儿子得了癌症,无力治疗的他们希望能得到社会救助。在核实情况真实后,她当天形成稿件《我们为身患癌症的10岁男孩寻呼真爱》,文章见报后,引起社会爱心人士的纷纷关注,累计捐款6万余元。随后她又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孩子多方奔走,联系慈善、红十字会、医院等机构继续为其资助减免,最终让一个即将枯竭的生命得以延续。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刘锐萍的工作生涯里,还有很多。十余年来,她始终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己任,对群众的诉求本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原则,认真负责地予以处理,让群众“怒气冲冲地来,平平静静地走”,为密切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做了个人努力,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树立了一个党报记者良好的社会形象。
俯下身子 当老百姓的贴心人
一个人只有心里装着百姓,才会竭尽全力、心甘情愿地俯下身子,为老百姓去服务。刘锐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5月,刘锐萍被组织下派至汉滨区关庙镇担任党委副书记,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虽然是挂职,但刘锐萍从没有抱着“挂”的心态,更没有把这当成一次“镀金”,而是带着思考和调研,沉下身子、主动作为。一年里,她踏遍了关庙的山山岭岭,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百姓疾苦,通过“潜心”深入,她不仅赢得了镇党委班子的认可,最重要的是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
2015年9月,关庙镇有群众反映出行难问题,刘锐萍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她实地调查后了解到有两个村的2000多名村民出行要脱脚涉水,谁家过红白喜事,吃的菜、喝的啤酒、烤火的煤,用的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都要请人从河对岸的公路上用背篓背到家里。
群众利益无小事。刘锐萍即刻向安康市慈善协会写报告为两个村争取慈安桥工程项目,同时和村干部组织动员该村在外创业能人回乡用挖掘机开通了一条经过慈安桥连接早包路的联村通组道路,通车典礼那天,受益群众家家户户像过年一样燃放鞭炮庆贺。
2016年3月,刘锐萍在下村走访时,看见五保户曾忠虎正坐在房门口包饺子,刘锐萍便蹲下身子,坐在案桌前和曾忠虎一起包饺子。看着刘锐萍这一举动,聋哑的曾忠虎虽然说不出话,但眼睛里却有着亮晶晶的东西在流动。临走时,不会说话的曾忠虎非要拉着刘锐萍,让村干部给他们合张影。显然,在曾忠虎心里,他把刘锐萍当成了亲人。
这期间,除了做好自己分内事外,刘锐萍始终没忘记借助自己多年在媒体的优势资源多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她积极搭建平台、多方协调,向市区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给贫困村修建慈安桥和村活动室,为农村创业女性申请帮扶资金;联系安康市援少会对贫困户进行资助慰问;联系安康中学为镇上贫困学校捐书、联系市一小为乡村学校送教、联系幼儿园对口支援贫困村的幼儿等。
如今,刘锐萍已经离开挂职乡镇6年多了,但依然有群众经常打电话向她反映问题,而她总是很耐心地解答或者引导。正是带着感情和担当做工作,刘锐萍把果敢、担当、负责、亲民的基层女干部形象深深烙印在关庙镇老百姓心中。
不辱使命 讲安康脱贫好故事
2018年,安康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此时,挂职结束任安康日报新闻采访部主任的刘锐萍再次被工作需要抽调至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脱贫攻坚宣传工作。
到岗后,刘锐萍尽快熟悉环境、融入新集体。抽调6年来,她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跑遍了安康十县区,了解产业扶贫、关注生态扶贫,采访移民搬迁、新社区工厂,挖掘新民风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用一名新闻人的敏锐和专业讲述安康脱贫攻坚好故事。她先后采写新闻稿件500余篇在中省市媒体发表,特别是《“五大工程”打造脱贫攻坚的安康样板》《“精神扶贫”的安康路径》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两会特刊”等刊登,经验材料《陕西安康:“四项机制”防返贫》被首期《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刊登,《让每笔扶贫资金都用得其所》被国扶办采用,通讯稿《一个扶贫人的30年》被人民日报转载刊发,主人公刘子龙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除此之外,她还负责编发《安康脱贫攻坚》《安康乡村振兴》简报300余篇,编印《我的脱贫故事》《冲刺时刻》《精神力量》《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驻村扶贫记》《安康市脱贫攻坚纪事》《媒体上的安康扶贫》《安康市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汇编》《中省媒体新闻稿件汇编》《安康市脱贫攻坚政策导引》等书籍资料40多本,参与了《安康市扶贫志(1978—2020)》图片、文字收集整理,先后30多次参加全市脱贫攻坚督查督导、专项巡视巡察等工作。
6年多里,她基本没有节假日,没有公休假,下村采访、加班熬夜是经常的事。她也因此在采访途中被山上突然滑塌下来的石头滚在脚前吓哭过,为熬夜掉头发黯然伤神过,也为加班无法陪伴女儿抱怨过,但只要一看到安康的好声音因为自己传递出去后,她便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9年来,刘锐萍的工作岗位在变、工作职责在变,但作为媒体人的坚守和初心没有变,她用不断精进的专业知识打磨自己的每一篇稿件,用爱心和温度去帮助每一个能够帮助到的人,用担当和责任去接纳每一份急难险重的工作安排……
安康乡村振兴的故事仍在续写,而刘锐萍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