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似绽放在山村的一朵金花,闪闪发光。”6月27日 ,走进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村民们都这样评价她,而村民们口中的“金花,正是市总工会当时派驻大连村的第一书记,谭金花。
3年前,谭金花35岁,刚来到大连村时群众投来的却是怀疑的目光:“一个女娃子来,能干啥?”面对群众的观望谭金花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怎么样和村民打成一片、改变村民对自己的印象,是第一件重要的事。2021年8月26日,上任第2天,谭金花便开始走访村组农户。
在大连村一组村民张静家,谭金花得知张静的丈夫去世多年,张静平时在快递公司打工,一人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生活拮据且艰辛9月份正要开学可孩子们的学费还差一大截。
“张姐,你先别着急,我们一定有办法的。”在市总工会工作多年的谭金花立即动起脑筋"。她迅速联系市总工会申请救助金并动员同事们捐款。临走时,还把自己微信上的1000余元钱全部转给了张静,让她先应急。
“谭书记给我们帮了大忙,有了这些钱,解了生活和学费的急。”张静说。
2022年7月的一场持续大暴雨,把大连村三组的产业路和七组的便民桥冲毁了,这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路冲毁了,你们这些村干部得管呀要给我们解决问题才行!”村民吴申才气冲冲地找到村上。
得知反映的情况后,谭金花立马动身,拉上镇村干部去三组、七组实地查看。她也顾不上满地稀泥浆,拉起皮尺测量损毁的路和桥。有了具体数据后,又紧急联系镇上协调5万元资金。从损毁到修好,仅用了10天。
“谭书记这个女娃子还是厉害呀!”村民对这朵“金花”慢慢有了好感。大连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00余户,在短短1个多月时间,谭金花跑遍全村,不仅基本摸清村里情况,也力所能及地解决了群众一些“急难愁盼”问题。
获得信任后,谭金花把更多精力用在茶产业建设上。
原来,全村有标准化茶园3000余亩,人均近3亩茶。谭金花发现,这里坡大沟深,很多地方不通车路,村民运送工具和肥料只能肩挑人扛,耗时耗力还增加了人工成本。如何破解?谭金花寝食难安。
“在紫阳县组织的一次外省交流学习时,我无意中发现了这种轨道车,使用简单也易安装,于是脑子里瞬间有了破解之法。”谭金花说。
有了想法,怎么让其变为现实?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谭金花每天下了班抱着电话不放,找单位领导聊思路、找部门筹资金,磨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东拼西凑到近20万元资金。
一边欣喜,一 边试建。 可材料刚运到茶园边,村民又开始阻拦。谭金花和镇村干部一起跑遍大连村的沟沟坎坎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并蹲守在茶园紧盯项目进度和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建成总长5500米的11条山地运输轨道辐射茶园1800多亩每年给全村茶农省下运费、劳务费近15万元。
茶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谭金花也趁势而上,亲自设计方案组建了村上第一个集体实体企业——紫阳县宦姑码头茶叶精制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茶叶精选加工、包装销售。还组织成立紫阳县焕大旺茗劳务有限公司,为闲散劳动力提供务工信息。当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900余元。
“有时候她就像婆婆唠叨媳妇一样,但始终操心的是农户茶园的管护;有时候像女儿一样隔三岔五入户照顾村上的困难老人;有时候又像一位妈妈,关心村里留守学生,争取资助金帮他们圆上学梦。”这是大连村党支部书记谢志军对谭金花的深刻印象。
“我生长在农村,能为山区群众做些事,我觉得这样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价值。第一书记,就应该克服各种困难 ,坚守第一初心、扛起第一责任、 解决第一问题、做到第一优秀,这样才对得起村民信任。"谭金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