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构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绘就了气势恢宏而又清晰具体的改革蓝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具有扛鼎开篇、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对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最鲜明的品格。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也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和改革开放密不可分。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作为“伟大觉醒”“伟大革命”,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过去依靠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新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那些比较好改易改的问题都已基本解决了,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特别是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诉求新期待,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多元利益,交叉博弈;多重问题,耦合牵连;多维目标,碰撞竞合。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美西方对我遏制打压仍在持续。从国内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创新能力尚显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制度机制桎梏仍普遍存在。从科技变革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快创新应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聚合、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交融,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科技变革、动力变革,进而对旧有生产关系、制度体制等产生巨大冲击。从人民群众新期待来看,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迭代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追求“有没有”向追求“好不好”转变,从满足物质性需求向体面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等社会性、精神性需求转变,利益诉求日益多元,自主意识、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和要求,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人民”始终是一个中心和关键词。“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党推进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充分体现着我们党推进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而作为改革伟业的参与者、推动者、享有者、评价者,人民群众始终是改革的主体力量,是改革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决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之一,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主体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调动和激发亿万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凝聚改革共识。要在凝心聚力上创新作为,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凝聚起来、力量汇聚起来、干劲鼓舞起来,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坚定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奋斗。以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现实关切为切入点,采用职工喜欢和熟悉的时尚元素、话语体系、交流方式,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阐释解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深刻认识深化改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职工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动员亿万职工群众提振精气神、焕发新活力,以实际行动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二是要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建功立业增强改革动力。引导广大职工充分认识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历史责任和使命,努力激发职工群众身上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完成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建功立业。认真组织实施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建设工程,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并大力推动竞赛活动向未来产业延伸拓展,助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助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等,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充分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搭建职工创新交流平台,发挥劳模工匠的创新领军作用,引导广大职工充分焕发主人翁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奋发图强、再立新功。
三是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强化改革支撑。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尤为关键。要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开展贯穿职工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建立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政策,推动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薪酬分配机制,树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鲜明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形成亿万职工踊跃投身创新创造的热潮,为全面深化改革蓄势赋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促进职工共享改革红利。通过改革来推动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决定》对此专章进行了集中阐述,要求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并提出了推进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切实提高职工生活品质,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是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高度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对职工就业带来的影响,通过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措施,努力推动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要积极推进有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建立合理的劳动者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使广大劳动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更好地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要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努力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职工群众。这既是改革的目的所在,也是不断增进广大职工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凝聚改革力量的重要方面。
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在团结动员亿万职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中国工会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工会要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总要求,牢牢把握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进一步加大建会入会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并通过自身的工作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充分发挥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各类阵地和途径,向广大职工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职工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建功立业;要切实履行好维权服务的基本职责,积极参与、推进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工会“普惠+特殊”的维权服务工作体系,努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好亿万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以搞活基层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特别是加强数智化建设,全面提高工会组织的总能力,通过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制度机制建设,推动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法律监督等,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促进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