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报桑梓 带民共奔富裕路
——记“安康市劳动模范”获得者石前梅
近日,走进安康富硒带最南端的卡子镇仓房村,茶香扑面而来,一排排茶树错落有致,长势喜人,连茶树间隙的野草,都绿得让人赏心悦目。紧挨着茶园,一层装修别样的现代茶庄显示了茶庄主人的经营之道:茶香幽幽,文化满园。这里便是劳动模范石前梅与丈夫黄治贵苦心经营的富秦茶庄。
说起石前梅,父老乡亲们总是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丈夫的贤内助”、“乡亲的贴心人” 、“榜样儿媳妇”、“榜样妈妈”都是乡亲们给她的“荣誉称号”。
石前梅和丈夫黄治贵育有一个儿子,还收养一个女儿。2009年以前,丈夫黄治贵在河南煤矿打拼事业,照顾两个孩子、四个老人的重担就落到了石前梅肩上。尽管婆婆多病,孩子上学路程远,石前梅依然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2009年,在河南煤矿担任厂长的黄治贵选择回乡创业。丈夫回来了,石前梅肩上的担子可以减轻一些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为了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一线带两翼”发展思路,黄治贵选择在出生地仓房村发展茶叶产业。当初,测土培肥、外出考察学习,一走就是一两个月。这期间,石前梅除了照顾家里老小,还要帮着丈夫张罗成立茶叶合作社的一些事务,比之前更忙了。每天早晨把家里老小安顿好之后,石前梅就挨家挨户走访,说服乡亲们加入合作社。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全村230多户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这一个半月的辛苦算是值了!”石前梅激动地说。
在石前梅的支持下,黄治贵的茶叶事业逐渐有了起色,2012年还注册成立了白河县富秦有限公司,2013年建成了富秦茶庄。但公司发展也面临难题,因为茶农种植、采摘、管护技术不科学,鲜叶质量不高。面对这一问题,石前梅主动为丈夫分担。她和公司的几名员工分组到田间地头,指导茶农进行茶园管护、茶叶采摘,不断提高茶农技术水平,如今,仓房村的茶园面积已累计达3280亩。
仓房村属重点精准扶贫村,全村贫困人口63户155人。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基础上,石前梅充分利用境域内茶叶观光园、张黄大院等资源优势,于2016年初办起了老爷湾农家乐。通过按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贫困群众的农畜,雇佣贫困劳动力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2016年仅茶叶一项产业促农增收1700元,老爷湾农家乐带动25户1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1000元,仓房村也于年底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石前梅的大力支持和辛勤指导。
致富不忘穷乡亲,对卡子这片朝气蓬勃的热土,石前梅有着深厚感情。她常说,是这片故土养育了我,做人要讲良心要有爱心。多年来,她一直无偿照顾大桥村困难户陈福起和黄继和,再忙,石前梅每月至少去看望两位老人一次,送去粮油蔬菜。每逢佳节,她还将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家里老人多,在一起有话说,热闹!”。每年他还和丈夫至少去镇上的敬老院2次,为老人们送去一些生活用品。石前梅就是这样的热心人,不管自己有多累,老人们的笑脸就是她最大的慰藉。除了照看老人之外,她还和丈夫黄治贵一起,坚持每年资助至少5名贫困大学生。“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差,自己没上啥学,现在有条件了,不能眼看着一些娃拿着录取通知书却上不了学。”石前梅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她不想看着孩子们被拒于大学门外。七里八乡的村民们总称石前梅为“榜样儿媳妇”、“榜样妈妈”。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石前梅时刻践行着“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几年来,她立足实际,先后提交代表建议10多条,分别涉及特困户安置房建设、路灯工程、水源地建设、白界路修缮、留守儿童关爱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如今,仓房村特困户安置房建成了,32户特困群众顺利入住;仓房村通村道路沿线路灯也安装了,群众出行方便了;仓房水源地保护工程建成了,群众的饮水质量提高了;白界路修缮工程基本竣工了,群众出行方便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关爱,生活有了保障。
石前梅就是这样一位勤劳朴实的热心人,她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她把老百姓当亲人,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办实事,她以平凡之举铸就着不平凡的伟大,也先后被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安康市劳动模范,她的家庭被省委授予“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稿件由白河县总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