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无怨无悔献青春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守斌
他是一名普通的内科医生,三十年来默默坚守在医疗战线上,倾尽一生所学为医疗事业做着不平凡的贡献,用一颗纯朴无私的心代表着汉阴县人民医院所有的医疗战士守护着汉阴县人民的健康。他是全院日门诊量最高,却又是全院平均就诊费用最低的医生;他是远近闻名的心脑血管专家,但外科、妇科和儿科他也毫不逊色;他是科室的“闹钟”,上班从不迟到,但他也是最不守时的人,不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他从不离岗;他是最善于关怀别人的人,但却从来不会关心自己。
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让领导和同事们放心,让患者信任的好医生:汉阴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守斌——2011年安康市唯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刘守斌,1958年出生于汉阴县平梁镇五爱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他凭借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康卫校医士班,因勤奋好学、吃苦能干,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信任,被推荐为班长。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指定要他留校任教,但从事临床医学是他从小的梦想;为家乡父老解除病痛是他的初衷。同时孝顺的他也考虑到家庭条件差,父母年迈……等家庭困难,便主动要求回家乡工作。
扎根基层,丹心谱得杏林春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汉阳卫生院,这一干就是十年。汉阳是偏远落后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那个时候没有电灯更没有电视和文化娱乐,物资馈乏,没有硬化路面,离县城七十多公里,回一趟家需要步行6小时。不难想象当时的行医条件是多么的简陋,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这些就是仅有的医疗设备。面对山区这些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现状,更加坚定了他那颗炙热的为解除贫困山区患者疾苦的爱心。他刻苦钻研,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他以大爱之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很快在当地成为人们尊敬的好医生。当时卫生系统正开展“卫生下乡”活动,他坚持带领着卫生院的骨干医生去双坪乡等一些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更差的地方,一待就是半个月,为当地的农民朋友看病、做治疗同时也把医疗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医者仁心,甘冒风险医病患
在汉阳,为给病人提供方便,他放弃节假日及休息时间,在医院接诊患者,以精湛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疾苦,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威望。他不仅精通内科学,而且,对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都颇有研究。l990年夏天因年迈母亲生病,他准备回老家探望,可就在当时,一位胎死腹中的孕妇被送到医院就诊,患者因宫腔感染,生命垂危!患者急需毁胎清宫术等治疗,但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当班妇产科医生不敢手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他果断的放弃了回老家探望生病卧床的老母亲,立即置身投入抢救中,冒着巨大的风险为患者实施了毁胎清宫术,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经大家的奋力抢救,患者获得了新生。出院时患者和家属对他感激涕零。在汉阳山区,这样感人事例不甚枚举,他秉承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不管在哪里工作都坚定不移。
1993年因组织需要将他调动到汉阴县医院内科工作。他虚心向老师和同事们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在业务方面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喜爱,于是被医院评选为内科主任,在县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期间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群众爱戴。2007年,县医院外科收治一位74岁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患者在术后两天突然发生心绞痛,经内科会诊后,治疗效果仍欠佳,因转诊风险太大,而且患者还患有中风后遗症,内、外两科都束手无策。最后外科请来了刘守斌主任,他从患者的病情考虑,大胆的做出了转诊内科的决定,他对同事们说:“风险的确很大,但我们不能眼看着病人痛死啊!”经过他精心治疗病人很快康复。内、外科同仁和患者家属无不敬佩。出院那天,老人家紧紧地握住刘守斌的手:“刘大夫,是您救了我的命啊!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您好啊!您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您就是活菩萨啊!您莫嫌弃我这个老头子,我给您磕个头吧!”在家人的搀扶下他正准备向前,刚刚弯下腰,刘守斌就急忙扶住了他,说道:“老人家我受不起啊!您看,我给您看病那是我的职责啊!只要您能健健康康地回家,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以患为本,建立医患深厚友谊
他用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诠释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真谛。在他的心里,严谨务实、勤奋求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才是一名医生的天职。2006年,内科分科以后,刘守斌又被聘为大内科主任,他不仅要负责整个内科病区危重疑难病人诊治工作,每天还要诊治几十例门诊病人,每天他都提前上班接诊在那里等待的患者,尽管排着长队他仍然细心为每一位患者诊治,而且从老百姓家庭经济状况着想,以最简便科学的检查、最经济实惠的药物治好患者。城南有一位开餐馆的老板娘患有严重的头痛,痛起来甚至都没办法经营生意了,她试过很多方法,去过很多大医院,但头痛还是反复发作,一直严重地困扰着她。后来她听汉阴很多人都说县医院内科刘守斌主任看病看得好,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县医院内科门诊,刘守斌为她诊治并开具了处方,交费时,让她惊讶的是,刘主任开的处方只有7块8毛钱,她拿着7块8毛钱的处方,半信半疑,心想着:到其它大医院花了几百元都不见好,这7块8毛钱能行吗?随随便便就把我给打发了,刘主任看病真有那么好么?但转念一想,试试再说吧,兴许有效果呢!于是她抱着吃吃看的态度按时服了药,令她意外的是,头痛逐渐得到了缓解,最后居然奇迹般的没有再复发,而恰恰就是这7块8毛钱的药起了作用,将她的老毛病看好了,事后她除了对刘守斌精湛的医术感慨之余心里更多了几分崇敬。
经常快下班时仍然还有患者在候诊,刘守斌还是一如既往不燥不怨一一将每一个患者诊治完毕才下班,每天都要晚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回到家。他是医生也知道少喝水对身体的危害,但为了少上厕所而抓紧时间为患者诊治,就这样三十年如一日的为人民服务。翻开刘守斌的诊疗记录可以看到,95%是患者是点名找他的,其中有的病人一家两代、三代都是刘守斌诊治的病人,他们保持着几十年的友谊。对这位从医30年、诊治数万例病人的医生,人们无比爱戴。
刻苦钻研,一心“充电“为患者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他长挂嘴边的一句话,刘守斌爱学习,这也是他唯一的“业余爱好”,不管多忙多累,他每天都坚持学习1-2个小时,书柜里大大小小的书本上做满了笔记,重要的地方被画了红线,有疑问的地方做满了注解。几十年下来,书柜因放不下,换了一个又一个。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他在1996年-1999年期间报考了自考大专,那个时候他已经担任着内科主任的职务,平时除了要管理科室的日常事务、收治住院患者、参加科室危重疑难患者诊治工作之外,他还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自考课程,对于专业科目来说他尚能应付自如,但对于一个出生于50年代的人来说,英语和计算机却成了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他每天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两门课程,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总是抱着书本进入梦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次性的通过了20几门自学考试课程,这不得不让同事们再次被他的学习精神所折服。2000年县医院选派他去西安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科(现西安交大一附院)进修,当时他一心向学,几乎每天都呆在病房,晚上他还主动要求到特护病房值班,这是进修医生甚至是医院护士们都不愿意干的活,但在他看来这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医院派医生出来进修学习一次不容易,不管是医疗还是护理,只要是能够借鉴的地方,都要学起来,回去再指导大家,因此他虚心请教、废寝忘食地书写病历、观察患者病情、并作详细记录,丝毫不含糊。正是基于他的这种想法、这种态度、这种行为,他的科室管理及业务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干一行,爱一行,痴心为医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们就要把它做到最好”,刘守斌心平气和的说道,在他眼里、心里,干好工作就是他的职责,他年复一年废寝忘食地工作着。有时候感冒严重导致头晕、浑身疼痛,他还在坚持上门诊,从来不愿请一天假,这些让他的家人和身边的同事都为他担心,但他总是说“不要紧”。有一次,他全身过敏,吃药几天了效果都不太好,脸上和脖子都有些红肿了,半夜4点钟,实在是疼痛、瘙痒难忍,他便去科室进行输液治疗,值班的护士考虑到他患有高血压,专门把液体的滴数调整的稍微慢一些,作为医生,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却嘱咐护士调快滴数,他说“输完液体好上班,不要耽误了门诊病人看病的时间。”我们的护士当时就落泪了,她含着泪水说“刘主任,你是知道的,你血压高,平时都在服药控制,输液可不能放太快啊!这很危险的!再说你都病成这样了,就回家休息吧!怎么还要上班呢?”但是刘守斌却执意放快液体速度。液体输完了他就立即去了门诊,中途连休息都没有时间。他从医三十年,时时刻刻都把工作和患者放第一位,而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因为工作的辛苦、长期过度疲劳、精神高度集中,他的身体受了影响,他的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他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但他仍以惊人的坚持,默默带病坚守在医疗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
当各种荣誉迎面而来、劳模的光环和无数的赞叹声环绕着他的时候,他并没有骄傲自满,依然忙碌的身影,还是那么的淡然。有人不理解地问他:“你这样付出、吃苦多年,也没人多给你发工资,你图个啥?”他笑眯眯地回答:“就图个心里踏实。”
无声的处方笺,是默默奉献的素描;沉重的双肩,是任劳任怨的形象;陈旧的书本,是精益求精的写照;延伸的轨迹,是追求升华的折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这路漫漫其修远的人生之旅, 刘守斌以一个医者“孺子牛”般无怨无悔的精神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格的纯粹?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忠诚执着?什么叫“技术好,服务好,医德好,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