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72行作坊小镇 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安康市劳动模范 陈国盛
我叫陈国盛,生于1969年12月,汉族,陕西石泉县人,现任陕西六台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6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五届安康市劳动模范。
一、选准产业项目,实现多方共赢
2016年度获得市级劳模荣誉后,我积极主动发挥劳模带动作用,在后柳水乡打造中坝作坊小镇,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石泉县后柳镇目前还有10个贫困村,2000多名贫困群众,作为一名劳动模范,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力所能及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应尽之责,但如何打造一个贫困户能脱贫、农户能赚钱、企业能发展,还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项目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方考证,立足中坝村旅游资源优势和“四横五纵”的社区布局,利用社区72家闲置铺面,结合陕南农耕文化中“72行行行出状元”的文化背景,确定了打造中坝作坊小镇的乡村旅游项目。我公司对租赁的72户街坊定义为游客进店免费体验的农产品“线下”体验馆,并进行统一管理、规划改建和业态布置。同时,以公司电商平台为载体,在“线上”对农产品进行集中推广和销售,利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从而使本镇村、本县乃至周边市县农户、贫困户的优质农产品避免了“远在深山无人识”的窘境,连通了农产品的产供销和旅游服务的产业链条,打造了一条贫困户脱贫、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产业扶贫之路。
二、五大帮扶措施,助力脱贫增收
为有效助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形成公司与贫困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创新实施了五种帮扶模式。一是入股分红。吸纳了41户贫困户代资入企,每年户均保底分红3000元;吸纳了中坝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资金200万元,每年定额分红20万元。二是就业增收。吸收农户100余人在作坊小镇务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其中贫困户30余人。作坊小镇经营项目全部运行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三是订单生产。与农户签订种植、养殖订单生产协议,使贫困户生产的农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变成商品,实现产业增收。四是园区建设。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农业园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目前已建成1个茶叶园区,流转土地5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0余万元,吸收60余人务工,累计支付工资80余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29户76人。五是辐射带动。组建专业合作社和食品加工厂,为作坊小镇提供原料和产品。目前已组建柏桥村食品加工厂和1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中坝、柏桥、长安、汉阴沟、磨石等5个村30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拓宽发展思路,实现区域突破
按照石泉县全域旅游的战略思路,依托中坝作坊小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柏桥、中坝、长安、汉阴沟村的自然风光,我们大力打造中坝片区的传统农耕文化项目综合体,穿点成面,区域突破,开展了柏桥休闲农业项目和作坊小镇72坊文化旅游项目的有效对接,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销售、民宿旅居、健康养老等项目,逐步拓宽了中坝作坊小镇的辐射带动范围,为整个中坝片区的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创造有利条件。
72行作坊小镇建设让中坝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座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浓厚的高颜值“小镇”拔地而起,人居人文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使村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随之转变,结合全县开展以“育、治、带、导”为核心的新民风工作,积极参与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活动阵地建设,村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效提振、勤劳致富的内生力不断增强,村风民风切实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下一步,我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助力脱贫攻坚为责任,继续打造好产业扶贫、资金分红、合作社带动的扶贫模式,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切实履行好一名劳模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