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 投身脱贫攻坚
——安康市劳动模范 王本周
首先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叫王本周,是安康育英职业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也是安康市青年创业协会的会长。2016年,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市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的称号既是荣誉也是压力,从接过证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不辜负党委政府的信任与期望,我大力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诚信做人、不断进步,立足工作岗位,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中,做出了一些成绩。
一、党建引领,职教扶贫崭头角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带领学校党支部一班人,立足中心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在脱贫攻坚大局中主动作为,推送的《红色党建引领职教发展》典型案例介绍了“党建+职教扶贫”的主要经验做法,得到了陕西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一是“扶贫先扶智”。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每一笔资助款项都真正让家庭贫困学生享受到。以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为首要任务,近三年来,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800余人,帮他们树立了志向,教会了知识与技能,与2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全部免费推荐到合作企业就业,月工资均在4000元以上,从根源上消除了贫困,从而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职业教育扶贫目标。
二是铺就“爱心助学”关系网络。广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对贫困生减免住宿费、代办费等费用,并广泛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实行一对一帮扶。全年对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定向资助27人,每人5000元。
三是开展技能扶贫培训。创新培训机制,拓展培训内容,建立“一站式”服务。去年,先后开展了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电子商务、广告设计师等培训12批次,共计1146人;在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平利县城关镇开展产业技能培训5期,共计463人,全部解决了就业岗位。
四是发挥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作用。走村入户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免费就业服务,全年在人员密集的城区、村镇举办招聘会5场次,累计帮助600余名贫困劳动力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二、凝心聚力,青创扶贫显活力
为了营造扶危济贫活动的良好氛围,我组织带领团队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简报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扶贫活动,使所有会员企业和企业员工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大家对扶贫工作的参与度,也让我所组织开展的扶贫济困活动形式多样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包抓的扶贫点---汉滨区张滩镇安沟村,我带领青创协会会员企业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提出了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三管齐下的方式共同推进,确保安沟村村民能够摘下贫困的帽子,走上富裕的大道。在具体扶贫工作中,摆脱了传统扶贫送钱送物的旧模式,摸索出了自己的新路子。
一是组织安沟村民免费技能培训,让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种植养殖来脱贫,也可以通过一技之长来致富。
二是运用“众筹扶贫”的新概念,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和力量,汇集各方的需求,将村民养殖的纯天然土鸡蛋及其他物产,直接从田间地头,销售到消费者的手里,抛去传统的层层中间商,让村民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是实行“对口就业”途径,协会2500余家企业的用人需求,可以直接对接安沟村,对有能力又有就业需求的村民们提供一条顺畅的就业之路,确保一次脱贫,永久脱贫的目标。
四是提出“企业+贫困户”一对一帮扶的模式,我会内符合条件的爱心企业将和安沟村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对子,有针对性地帮村民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加速脱贫。
三、双管齐下,助力扶贫立新功
在今后的精准扶贫行动中,我将围绕帮扶的贫困村和办好职业教育两个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产业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鼓励和引导帮扶企业,结合贫困村实际和企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 培育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结合实际,围绕产业,谋划项目,为贫困村谋划一个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鼓励和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全产业链开发,让贫困户真正受益。
(二)精准对接需求,达成合作共赢。组织协会从事商超、电子商务的会员企业为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共同发力,为商品扩大销路,帮助完成市场销售,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会员中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可以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吸纳一部分种植农户,教授先进的技术,带动农户增收。协会还有从事餐饮行业的会员,都是安康知名的企业,对新鲜食材采购量需求大,动员这部分会员参与扶贫,企业与农户都将因此受益,必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鼓励会员企业加大对贫困村剩余劳动力的免费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可以安排农民就近用工或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劳务输出,吸纳农村劳动力到企业就业,增加村民的工资性收入。鼓励和帮助贫困户发展家庭手工业、服务业,发挥帮扶创业的优势,全力支持贫困农民创业。
(四)办好职业教育,就业带动脱贫。学校坚持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坚持“函授、中职、培训”三位一体同步发展,三年内,在籍学生达到4000人以上,年输送各类人才1600人,就业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在各个方面作表率,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争做让组织放心、使领导满意的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积极贡献。